中国移动经过短暂的挣扎之后,发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,实在是责无旁贷,于是只能毅然决然的开始全国范围广建基站,并且也是通过招标降低终端成本。
NB-IoT,未来的物联网脊梁,为何还是不温不火?
一、NB的繁荣
在很多人眼里,NB-IoT是物联网的代名词。
经常有人问我:你做IoT模组了吗?我会愣神半天才明白过来,他说的是NB-IoT模组。
这经常让我有一种羞愧的感觉,感觉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:自己的产品线居然迟迟没有NB模组发布。
再后来,各种招标纷至沓来,宇宙第一标、百万标、三百万标……每次招标,都会出现一个惊天的低价,引发行业围观者一片惊呼。
看上去,NB产业轰轰烈烈的在发展,形势一片大好,前景一片繁荣。
二、招标迷局
电信的NB业务推进非常迅猛,联通和移动也紧跟着招标NB模组,运营商拉动,岂有不火之理?
但是,夜深人静之际,一个问题总是时不时蹦出来骚扰:
为什么运营商只招标模组,不招标产品???
三、TD产业回顾
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的TD-SCDMA。
工信部为了大力发展TD-SCDMA,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年富力强的中国移动。
但是中国移动从来没有招标过TD模块。
中国移动通过无线固话的招标,第一年就迅速积累了千万以上的在线终端数量,然后通过一轮接一轮的手机招标,又把TD手机产业也带到了一个短暂的高潮。
就这样,仅仅2年时间,TD终端种类百花齐放,包括无线固话、功能机、智能机、数据卡、MiFi,整个产业链发货量突破几个亿。
当时的TD联盟秘书长杨骅,是当仁不让的行业意见领袖,在哪里都会受到鲜花和掌声的热烈欢迎。
然而,这一切,都来自于中国移动的超强执行力。
当终端的通信体验频繁遭到用户吐槽,对比隔壁运营商的EVDO和WCDMA的稳定的通信性能,强如中国移动,也无奈黯然弱化TD,快马加鞭部署4G,靠着4G终于逐步扳回了颓势。
四、NB的使用场景
回到今天,我们再看,看似繁荣的NB产业环境下,为什么不招标终端,仅仅招标NB模组呢?
运营商采购NB模组之后,采购的NB模组,卖给谁呢?
只有最终客户买单,这个招标的天量模组,才能真的落地,供货企业才能拿到货款。
最终客户在哪里呢?
没有使用场景的技术就是耍流氓。
我们先要针对几个NB的使用场景分别去了解最近的市场需求。
第一、燃气表
每年燃气表的新增量有4000万只左右,其中的10%会增加通信模块,这部分表被称为物联网表。
这些表一半采用GPRS,40%采用NB,还有10%采用Lora等短距离抄表方案。
燃气表是NB模组最近出货的主力军之一。
第二、水表
每年新增水表的增量在2000在万台左右。传统水表价格几十元,增加模组后的水表价格 200元左右,政府会对成本增加部分对模组做相应补贴。
这样的话,大约会有10%到20%的比例会使用模块。
水表是NB模组最近出货的主力军之二。
第三、烟感
烟感的市场需求量极其庞大,但是烟感的市场渠道大多数是靠消防强制安装用于保障民生安全。
传统烟感的成本只有十元左右,如果增加模组的话,硬件成本,后台运营成本加上十年流量费,成本增加至少百元以上,这部分成本只能转嫁到小商户、企业、开发商头上。
在目前的和谐环境下,任何投诉都会引发执法部门紧张,任何事件都会在网上发酵,消防部门不太可能强制推进物联网烟感。
2019年NB烟感爆发的可能性太小,核心原因是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力。
第四、阴井盖监控
因为阴井盖大多是铸铁材料,而每个阴井盖重量有30公斤左右,偷走一个阴井盖可以卖好几十块钱,所以每年我国因为阴井盖被盗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不计其数。
如果在阴井盖增加通信模组,监控阴井盖的异常,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类被盗发生。
阴井盖增加模组监控的话,需要配备大容量锂亚电池,从而使得监控设备至少工作5年。这样电路加上电池,再加上安装,后台运维的成本,也是百元以上。这部分预算全都需要政府的市政预算来出钱,除了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之外,其他地市并没有这个财政能力。
更关键的,用石英砂加混凝土的阴井盖,去替换老式铸铁阴井盖,成本更低,并且也可以杜绝被盗风险,因为这种阴井盖偷走了会亏本。
第五、垃圾桶监控
由于我国的垃圾分类执行的非常不好,所以有人提出来用NB监控垃圾桶的分类执行情况。且不说这个技术能否搞定,但是垃圾桶的智能化改造的经费,就是个大问题。
所以垃圾桶NB监控至今没有落地项目,这个行业可以先忽略。
第六、树木监控
这个确实有人在做,但是谁买单呢?不知道。
第七、GPS定位器,NB通信
说起来不太可能的一个产品形态,但是河南这个3kk 搭载NB的电动自行车定位器招标确实震动了整个行业,据说政府的钱到位了……
只不过,政府的钱,不就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吗?好心疼!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台设备真的安装到车里面,安装之后,用户体验会有多糟糕?谁用谁知道。
所以,
总结来说,水表和燃气表的远程抄表,仍然是NB出货的的主力军。
五、政府项目能撑起NB产业吗
大多数NB项目,都源自政府发起的招标,或者政府用补贴来带动项目的落地。这种方式,很适合一个新技术在初期的发展引导。
但是,政府经费扶持下的项目,只是试点尝试,其经费是来自于各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,所以预算毕竟是有限的。
这些政府投入的资金,要求的经济回报或者社会效益并不低。因此,如果这些引导资金作为杠杆,无法有效拉动更多真实需求的时候,是不太可能有进一步的资金持续投入的。
而真实需求,除了有社会效益,还需要有经济效益,才能吸引各个环节的人群可持续的投入。
六、物联网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
物联网并不能算作一个行业,IoT(internet of things)这个名词,其实诞生的比较莫名其妙。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名词,但是因为挺顺口,就流行起来了。就像O2O,莫名其妙火的一塌糊涂,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含义。
物联网其实就是除了手机之外的所有行业。
联网基本可以认为是任何物体的刚性需求,只有联网才能信息同步,才能提高沟通效率。
物体之间,人之间,人和物之间的联网的带宽决定了整个世界进化的速度。
所以,无需考虑物联网将来有多大的市场价值,因为除了物联网之外,可能没有其他行业了。
但是物联网又是如此的虚无缥缈。
靠单一的力量,比如政府推动,无异于历史车轮下的一根羽毛,并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。
真正对物联网产业产生实质性推动的,永远是广大的人民群众,只有海量的人群的参与,才有可能把一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到极致。
就像这两年蓬勃发展的扫码支付行业,并没有一丝一毫政府推动的影子,但是并不妨碍海量的人群参与到行业大潮中去,短短两三年就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神话。
无论NB是不是具备技术优势,由于它的超窄带的通信属性,所以天生的只能靠海量的人群参与这个产业,才可能形成商业闭环,才可能形成长久的产业链。
至少目前为止,NB的参与人群还不够海量,绝大多数还是观望状态,更具体的说,还是投机赚补贴的心态。
七、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什么
好的产品自带流量。
不长久的产品各有各的缺陷,但是有一个共性,就是用户体验不够好。
物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,高度依赖于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度。
目前中国的网络,按照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度的次序排序,非权威的排序,从好到差依次为: 电信4G、移动2G、移动4G、联通3G、联通4G、电信NB、移动NB、联通NB。
也许半年后,这个次序将会改变,移动4G覆盖的排名会持续上升。
而NB网络的排名,目前尚且不清楚运营商会把它放在哪个位置。
好的网络,带来好的设备体验,这是用户投票的前提和基础。
八、NB的合理定位
基于以上的分析,并不难得出这个结论:NB目前还只能作为一个补充手段,满足局部的应用场景。
而要想有一个全国无死角覆盖的NB网络,目前还看不到特别强烈的理由来实现这个目标。
作为NB产业链的从业者之一,预防风险,牢牢抓住NB带来的局部机遇,才是核心战略的核心任务。
九、千万别指望NB撑起物联网大局
设备厂商何去何从?
答案其实也非常简单,背靠大树总是一个最安全的选择。
只有具备压倒性的实力,才有被选择的权力。
显然,NB覆盖不具备这样的实力。
NB设备目前一年的流量费不会超过5元人民币。而运营商依托NB网络的收入,仅仅是这点可怜的流量费。
2018年,设备数量不会超过1000万个;
2019年,设备数量不会超过一亿个。
别问为什么,这个数字不会有人质疑。
那么,三家运营商2019年全年的NB网络收入不会超过5亿人民币。
建设一个新的NB网络,不会少于500亿人民币。虽然建设NB网络的硬件投入不大,但是中国实在太大,网优网规,业务培训,计费系统,这几个加起来,500亿肯定是不够的。
年收入不足5亿,却要投入500亿,运营商是企业,不是公益机构。
所以,一个没有收入的网络,做到完美覆盖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NB,可能真的无法NB。